主页 > 新闻 >
“空档期”考验影院精细化运营能力
2022-09-03 10:05 | 来源:未知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在开学典礼上向学生提出忠告:
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
中国计量大学于8月29日晚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之后,学校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校长徐江荣以《立大德、善学习、强特色,开启“量大盲盒”》为题,给全体新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开学第一课”,也给每一位量大人留下了一段深刻的记忆。
其中,他在讲话中提到,“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是对大学学习的一个严重误判。
“轻松”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大学学习是开放式的,没有“在线约束”,比如班主任现场督学、大强度的作业提交、父母的监督等;大学学习只有阶段性激励和警示,比如期末成绩单、奖学金评定、学业警告等。
大学学习是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与“在线约束”相矛盾,大学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纠正以寻求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应试学习方式,最终目标是形成每个个体获取知识的模式、知识应用的经验和创新知识的方法。
当一个学生放纵这种时空的自由,毕业时,你可能勉强通过,也可能已经被取消了学籍。
但与优秀同学相比,天差地别、没有竞争力。大学岁月,你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疯狂战斗,你可以在恋爱时空里天荒地老,但你一定要不时地审视一个问题:上大学的主业是完成学业!
在讲话的最后,徐江荣向老师、学生、家长提出三个忠告:
热闹的暑期档落幕,在等待国庆档的日子里,电影市场进入相对平静的“空档期”。对于正在过紧日子的电影院来说,热门档期有多热闹,“空档期”的平静就有多焦虑。
“空档”焦虑并非无病呻吟。这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传统院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据报道,拥有全球第二大院线的英国“电影世界”集团考虑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危机之下,甚至有人对电影院的未来发出了这样的悲观论调:我们是否还需要电影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如今的电影院,早已不只是放映、欣赏电影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休闲社交的去处。到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不少人的节日消费“标配”。老百姓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还会产生其他消费,带动周边餐饮、娱乐等业态发展。从回归电影本身的角度看,很多精心制作的特效大片专为大银幕而生,那种沉浸式观影体验是线上娱乐和手机小屏无法获得的。
疫情扼不住电影业的喉咙,但疫情之下暴露出传统院线的一些短板,也值得深思。过去10年,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引来大量业内外资本竞相涌入影院赛道。摊子越铺越大,经营理念却没有与时俱进。我国电影院线数量已经位于全球第一,但单块银幕票房和人均票房贡献仍然偏低,反映出我国影院规模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未来,电影院发展拼的不再是扩张速度,而是精细化运营能力,传统院线洗牌整合很可能加速。因此,要走出“空档期”焦虑,传统院线还需要练“内功”,挖潜力,想办法让“空档期”热起来、忙起来。
一年只依靠几个重要档期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电影院的时间和空间利用水平。放映音乐会、体育赛事等非电影内容是一些发达国家影院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传统业务之外,在影片供应相对不足的市场环境下,国内一些电影院正在尝试“影院+”战略,通过剧本杀、脱口秀等不同业态与影院结合,提升影厅利用效率,为影院创收。电影院还可以围绕电影内容做文章,提供增值服务,进一步增加社交属性。比如,筹办电影节、沙龙等活动,策划交流会、影迷见面会等,电影周边活动不仅能为电影院聚人气,也有助于发掘电影的衍生价值。
传统院线也可以各美其美,避免同质化竞争。过去,每逢热门档期,各大影院集中放映相同的片子,档期一过又陷入无片可放的尴尬期。要看到,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是丰富多样的,传统院线可以结合我国电影观众消费行为多样化的特征,走差异化发展战略。探索形成点播院线、艺术院线、校园院线、区域院线等共同发展的发行放映格局,做大非节日市场,促进消费升级。
还可以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电影产业应对多屏竞争,必须全方位提升大银幕品质。传统院线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抢占技术创新高地。十年来,我国院线技术不断升级,从2D到3D,如今已经能为观众提供4D、IMAX银幕、杜比影院等多种银幕选择。《“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电影特效技术发展。在做大做强已经形成优势的电影科技自主品牌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5G、120帧、实时3D裸眼系统等最新领域技术的探索应用和发展布局。
有观点指出,传统院线要充分把握互联网技术,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模式升级,聚焦会员进行深耕,提供社区式服务扩展。这种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超级院线模式,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