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暑假期间人工流产手术量上升 背后是性教育缺位
2019-10-09 20:38 | 来源:未知
暑假期间人工流产手术量上升且接受手术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折射出未成年人相关意识淡漠、性知识混乱,背后是性教育缺位的严峻现实——性教育进校园常遭尴尬,性教育课程难以开展。
暑假成了流产假
意外怀孕的大二女生小刘在一家私人诊所进行人工流产。诊所医生检查后告知,做人流前还需进行宫颈治疗。小刘前后花了5000多元,却出现了人工流产后伴随出血,不得不转回公立医院就诊治疗。
“这样的患者很多,女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男生缺乏责任感。”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所所长吴江平告诉半月谈记者,每年情人节、寒暑假以及一些小长假后,都会迎来一波人工流产小高峰。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室的数据显示,该院2018年人工流产手术量约1.3万人次,2019年上半年近6000人次。其中应引起重视的是,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案例屡见不鲜,最小患者仅13岁。青少年不仅有较高的流产率,重复流产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该部门负责人表示,这还不排除很多人瞒报年龄进行人流手术,以及去“黑诊所”动手术,实际情况更令人担忧。
多名医务工作者反映,暑假成流产假,折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堪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16年公布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两成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在有过性行为的人群中,11%曾有过怀孕经历,9.9%的人有过人工流产经历。
校园性教育尚未完全“脱敏”
受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重视性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校园性教育,教育部2008年发布《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性教育有关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大框架。国务院201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也提出“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但从实际操作看,性教育进校园常遭拒绝,家庭普遍采取回避态度。
“想进学校做讲座,学校排斥我们。”吴江平曾“求着”某学院副院长,上门进行性教育知识普及,好不容易做通工作,讲座现场老师却拒绝演示如何使用避孕套。想做青少年在性教育、保健、性病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调查,也得通过私人关系,甚至要出劳务费才行。
东南大学关艾青年协会与江苏多地疾控部门合作在江苏多地开展性教育调研。“有的老师认为中学生忙于学业,进行性教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甚至会影响学业。”该项目前负责人、东南大学学生晏涛说。
大部分父母对于性教育也羞于启齿。此前曾有杭州家长在微博上吐槽学校发放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引发网友热议,最终导致校方将该书收回。南京一名家长说,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曾在班会课上讲生殖健康知识,但有学生家长明确在家长群中表示“一个年纪不小的男老师给女同学讲这种知识,像什么话”。
重视三个关键期,建立“友好医生”制度
我国有效性教育缺失,正规渠道难以获取正确的性健康知识,导致海量、未经分级的信息成为青少年性启蒙的主渠道。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重视起来。
医务工作者建议重视小学毕业季、中学毕业季、大学入学季三个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关键期。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家长掌握健全、科学的生理健康知识,打破家长“羞于启齿”的心理藩篱。
同时,我国已有的流产后服务项目并不一定适合青少年群体。“她们承受身体、心理双重压力,需要医生、护士站在她们的角度去理解她们的行为,排解她们的苦恼。” 吴江平建议,充分发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青春期保健门诊的作用,建立“友好医生”制度,由教育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安排各类学校与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对接。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南京中心主任李澜建议开展“同伴教育”。如采取“自主参与型”性健康教育模式,通过青年人互相影响、同伴互相教育的方式进行性教育。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