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武汉“试飞员”将千架无人机送上蓝天

2022-05-10 09:04 | 来源:未知

 小时候喜欢折纸飞机 长大后成无人机“飞手”

  武汉“试飞员”将千架无人机送上蓝天
 
  近日,在东西湖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内,一架半人高的无人机从武汉捷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捷特航空”)生产线下线后,试飞工作便交到试飞员黄磊手中。
 
  47岁的黄磊便是武汉第一代无人机培训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无人机试飞员。这位早年喜欢自己动手折纸飞机的航模达人,开始把无人机服务拓展到无人机制造领域。他已亲手将千架合格无人机送上蓝天白云。
 
  试飞
 
  “几十万元设备一下子没了”
 
  捷特航空这架JT380型无人机每天可航测1300平方公里,下线前就被湖北省测绘局预定。
 
  “试飞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出厂。”4月26日,黄磊笑言自己跟战斗机试飞员有些相似:一款新机型下线需要裸机300架次的无事故试验飞行,这中间哪怕是第299次飞行出现问题也得重新调试后再从零起步试飞。
 
  试飞合格之后,无人机会被装上客户需要的激光雷达、多光谱相机或飞思相机等。黄磊介绍,带装飞行3个架次不出故障才算合格。
 
  打开车载地面站,通过笔记本电脑设定试飞航线,设定空速、飞行高度以及无人机起始点……在东西湖郊外,短短几分钟,黄磊将无人机试飞准备工作一气呵成。一键起飞,尘土飞扬。无人机升空后自动进入巡航状态,巡航完毕顺利返航。
 
  因为JT380型无人机属于成熟机型,只需要带装试飞3次验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即可。“激光雷达100多万元,飞思相机40多万……”望着无人机上的昂贵装备,黄磊不敢懈怠,他知道试飞中任何闪失,都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试飞中需要测试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滞空时间以及极限飞行性能,如最大抗风、最小转角等,依据无人机使用环境有时还需要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高原测试。
 
  试飞无人机经常险象环生。黄磊记得在可可西里测试一款新机型时,突然无法接收到高空中的无人机信号。他凭经验判断应是电杂波的干扰,导致无人机的GPS信号消失。无人机未按照预定航线飞行,为消除无人机信号被屏蔽不听使唤的毛病,黄磊在设备上加装了抗干扰的GPS模块。
 
  试飞中信号消失还有生存机会,无人机突然丧失动力才是最要命的。在一次试飞中,因机械故障,高空中的无人机突然失去动力,多次挽救也于事无补,黄磊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人机坠落地面,“几十万元设备一下子没了,让人痛心”。
 
  黄磊介绍,捷特航空出产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JT450正是在测试中不断完善的主力机型,起飞重量50千克,可以载重10千克,最高可飞到7000米,滞空6小时。
 
  救急 
 
  远程指导救下800里外出险无人机
 
  2021年4月一天,一架无人机飞行在群峰起伏、层峦叠嶂的五峰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空,4小时巡查完5万亩森林后返航时,没有按照预定降落,而是直接掠过“飞手”张国峰的头顶……“完了,不听使唤了!”惊出一身冷汗的张国峰当即视频连线400公里外的黄磊请求指导。
 
  无人机一架次可完成5万亩森林资源巡护,若是换成人工则需要一个人一周时间才能干完,有些山高林密人去不了的地方,都得靠无人机完成森林资源的保护巡查。
 
  黄磊曾手把手教了在湖北省林业局工作的张国峰20天,让他全面掌握了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的操控。黄磊先后带出了600多名像张国峰这样的徒弟。在黄磊的远程指导下,这架出现险情2015年1月,黄磊报名参加了为期20天的第二期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班上有近40人,基本都是过去的航模爱好者。经过考核,40岁的黄磊正式取得无人机培训教员资格,也是当时武汉首批“飞手”培训师。
 
  “飞手”是无人机驾驶员对自己的称呼。捷特航空每年200架无人机的产量,至少要配备200名“飞手”,黄磊迅速从无人机试飞员变身为“飞手”培训师。“培训一名JT450‘飞手’至少需要12天。”黄磊说,对于新手而言,当“飞手”难就难在对飞行的理解,尤其是飞行方位、姿态及各种条件下飞行指标的掌握,如空速和地速的关系,空速就是气流流过无人机机身的速度,一般不要超过28米/秒;地速就是空中无人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通常称之为飞行速度,取决于无人机的设置。此外,还有高度、飞行偏角等飞行姿态的要求,飞行偏角一般不能大于15度。“一般经过40小时理论课和32小时的实操课,考试合格后飞手就可以放单飞。”
 
  捷特航空负责人刘先伟与黄磊相识于20年前的一场航模飞行活动。同样酷爱航模的刘先伟专注于公司的研发和制造。在他看来,无人机飞得好的一定是搞过航模飞机的。公司现在持有30多项专利,能生产22种无人机机型,但样机的首飞测试不确定的东西很多,“无人机升降舵控制飞行姿态,试飞员要能准确感知舵量,才能对无人机进行准确调校。黄磊的这种感知能力无人能及”。
 
  创业 
 
  从无人机服务拓展到无人机制造领域
 
  “无人机都是户外飞行,能不黑吗?”瘦瘦的、黑黑的,黄磊的外形像是一名户外健身教练。
 
  1975年出生的黄磊,上小学前就喜欢各种飞机玩具,自己动手折纸飞机,“哈一口气可以飞很远”。
 
  小学时,黄磊以爱玩航模飞机而出名,还练就了一手制作航模飞机的技巧。上高中时,黄磊尝试制造了一台有动力可遥控的航模飞机,花了4000元。“买了一个进口遥控器2800元,加上600元的发动机和300多元的耗材,整个造价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黄磊说,那时家庭都很支持他。没想到的是,耗时半个月制造的这架航模飞机只在天上飞了3分钟就砸向地面。黄磊的失败引来湖北省航模队的关注,几位热心的航模老师开始将黄磊带入航模组织。
 
  整个大学期间,黄磊成了校园航模达人。他说,那时的航模很多是手打发动机,需要手拨动螺旋桨启动,他的右手经常被弄得血迹斑斑,吓退了不少欲加盟的同学。
 
  大学毕业后,黄磊进入武汉一家公司,过上了一边工作一边玩航模的日子,并经常代表湖北队参加航模大赛。2005年,黄磊辞职进入武汉一家航模厂,担任生产厂长。
 
  在黄磊的努力下,这家名为“奥星”的航模企业生产的航模采用甲醇发动机,不仅操控灵活,每次可以飞行10多分钟。5年后,黄磊的“奥星”很快被南方生产的旋翼无人机碾压。
 
  他找到刘先伟在内的一群航模达人,2011年成立了武汉捷讯无人机公司。“我们对无人机如此精通,为何不自己造无人机呢?”2012年成立武汉捷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黄磊担纲技术总监。
 
  40多年时间,黄磊经历了从无动力航模、手拨启动航模、启动器一键起飞航模,无人机也经历了手拨启动到一键起飞。
 
  黄磊的家里无人机、航模到处是,8岁的儿子基本不摸,却对手机和迷宫感兴趣,“我不想强加自己的兴趣给孩子,即使儿子最终不喜欢航模”。

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