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近视防控重在“抓早抓小” 需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2022-05-31 09:51 | 来源:未知
青少年视力保护需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近视防控要“抓早抓小” 全国人大代表呼吁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每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必须要做一次眼保健操,然后休息十分钟。这是从事互联网工作的鲁宁给孩子的“硬性要求”。他和妻子都近视,深知视力不好带来的不便,因此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开启了网课时代,家长们在担心孩子线上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很担心长期使用电脑、电子平板等设备会给孩子的视力带来影响。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2020年6月,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疫情期间视力情况作了调研,与2019年年底的数据相比,半年来近视增长率达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5.2%,初中生增加8.2%,高中生增加3.8%。
“儿童视力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王家娟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意识,从小预防。
国家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
三年级学生多多(化名)的一天除了睡觉外,几乎是在各电子设备间“无缝衔接”——用电子平板上完网课,拿起手机玩游戏、刷视频,中午、晚上吃饭时还要看电视。
直到发现孩子开始频繁揉眼睛,并经常用力眨眼,多多的父母才意识到孩子的视力可能出了问题。就医后医生表示孩子用眼过度,视力已有所下降,再三叮嘱要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并多参加户外活动。
“近年来,因近视到医院就诊的青少年有增无减,赶上寒暑假,仅我们医院每天就诊人数就达800人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所长孙丰源多年来一直关注青少年视力问题,他介绍说,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视物过近和照明不足等都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加强体育运动,接受多量阳光,合理饮食非常重要。
“当前青少年近视眼中有20%最后发展成了高度近视。”孙丰源指出,一旦形成近视,没有根治方法,戴眼镜或做手术只能矫正视力,无法纠正病理改变,如果发展成高度近视,还容易发生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我国青少年的视力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居世界第1位。
2020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眼健康白皮书》,这是我国首部眼健康白皮书。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018年8月,教育部、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的阶段性目标。为强化各地政府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视,实施方案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变长,户外活动减少,为指导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对电子产品使用、线上学习时间等进行了规范,并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和复学复课情况,不断进行更新调整。
2021年4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针对家长最为担心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长问题,提出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等要求。同时呼吁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过去3年取得了明显进展,基本达到了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目标。”2021年10月26日,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总体近视率下降为50.2%,由于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年底,总体近视率又上升为52.7%,但与2018年相比,仍下降了0.9个百分点。
近视防控要注重“抓早抓小”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情况也是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持续关注的领域。
“近视目前呈现发病年龄小、发病率高、度数深等特点。”孙丰源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从小学到高中,近视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中小学阶段是近视发展最快的阶段,一些孩子甚至没上小学就出现了近视,这意味着近视防控年龄还需进一步提前,近视防控要注重“抓早抓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过去在青少年视力健康领域,对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把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从基层出发,到每一所学校检查每一个孩子,并给他们建立眼健康档案。
毕宏生介绍说,山东省目前建立了从0岁到终老的“生命全周期眼健康系统”,以“查、防、控”为目标,通过节点前移、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等举措来进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目前,全省各地市已成立60余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科学、系统、规范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建档、预警、防控,已累计辐射、服务儿童青少年1280多万人。
今年2月,教育部在山东省设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积极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可复制推广的新模式、新经验。
近视防控需形成家校合力
学校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教师,王家娟见过太多学生因痴迷手机导致视力下降、耽误学业的例子。
“如今戴眼镜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与长期使用手机有很大关系,学生频繁使用手机还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被网络不良内容侵害。”王家娟注意到,不少学校都有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规定,但仅依靠校规校纪,威慑力远远不够,2018年,她提出了修订教育法,增加禁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规定的建议。
这一建议在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被采纳。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这是首次将中小学生的手机管理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法律的出台不仅让学校的管理于法有据,也能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王家娟指出,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后,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也提高意识,尽量不在电子设备上留作业,以保护学生视力。
疫情居家期间,家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但王家娟发现一些家长在学生上完网课后,又给孩子报了很多线上培训课,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视力健康,这种填鸭式教育也难以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反而会增加过多负担,适得其反。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二条也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王家娟指出,法律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的休息权,要通过宣传普法,让家长了解并予以保障,在近视防控上同样要形成家校合力。
“要提高全民的青少年近视眼防控意识,明确家庭、学校、医疗机构都是近视防控的主体责任者。”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孙丰源提交了一件关于全面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提高全民眼健康水平的建议。
孙丰源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成立防控近视的人员机构,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学校应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个性化管理,监测视力发展曲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此外,在加强体育课教学和户外活动的同时应制定并监督执行青少年标准化读书距离,标准化照明,连续阅读时间标准等指标,推广学校进行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科普教育课程,普及眼保健操。并根据儿童发育特点,加强学校膳食的科学化管理。
在孙丰源看来,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一项重中之重是要真正从源头上为学生“减负”。作为学生“双减”第一责任人的学校要切实履行责任,减少课外作业压力,与学生家长保持联动,动态管理,切实减负。
编辑:小编